汕大教師新著《對話公元》昨天首發,緬懷逝去的中國感光工業巨星
  
  謝琳在新書首發儀式上進行簽贈活動
  羊城晚報訊 記者趙映光攝影報道:在膠片攝影年代,感光材料曾是支撐攝影技術的最重要材料之一。然而在新技術的不斷衝擊下,曾經為中國感光工業史寫下諸多第一的汕頭“公元”卻正日漸淡出人們的視野。汕頭大學長江新聞與傳播學院副教授謝琳,耗時3年多時間走訪調研,著成《對話公元——中國感光工業巨星遠去的背影》一書,希望能夠為“公元廠”這一歷史符號留下一份較為完整的歷史文獻資料。
  據瞭解,汕頭公元廠是中國感光工業的搖籃,曾在中國感光工業史上寫下許多第一。1949年,“中國感光工業之父”林希之在位於汕頭市德興路86號簡陋的化學實驗室里研製出中國第一張原始性氯素相紙,並於1952年10月,研製出我國第一張符合使用要求的黑白相紙。林希之為自己的實驗室和相紙取名“公元”,從此開創了感光工業新紀元。而在隨後長達幾十年的時間里,“公元”相紙產量一直居全國首位。
  然而好景不長,隨著近十年來數碼技術迅速崛起,傳統的黑白感光市場出現了不可逆轉的萎縮,公元廠於2005年無奈宣佈停產。
  謝琳發現,公元廠幾乎沒有保存完整的文字和音像歷史資料,而林希之的同事、徒弟、同輩親人、公元廠的歷屆領導以及公元的元老級的見證人,大部分都已經80至90多歲高齡了。為此,謝琳萌生了梳理整合公元廠整個歷史進程,不再讓中國攝影感光史失憶的想法。
  記者翻閱謝琳的新著發現,作者在3年多的時間里,走訪了45位老公元人,採用口述歷史的方式,為讀者展示了公元廠從無到有,從小到大,從輝煌走向沒落的歷史進程。編輯:李傑  (原標題:汕大教師新著《對話公元》緬懷逝去的中國感光工業巨星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om54omnri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